Manco

写到写不动为止呗

重头开始 第十四章(枪棍衍生 张牧之/叶问)


(十四)



“你他妈再说一遍,就这叶问,一个人绑走了我两个兄弟?”

“千真万确啊,三爷。”

坐镇屋子一头的老三,本来只是斜倚着身子,问到这时皱起眉头微微前倾,一手握枪看似随意地靠在桌角,枪口却瞄准堂中央正在说话的人。

老四老五毫发无损地回来,让他松了口气。可是问起他们的时候,两人一口咬定是佛山的一群拳师们实施了绑架,又是当地警方拦住了追兵,没有涉及别路的人。

老三差点忍不住问你们到底见没见着大哥,及时被汤师爷眼神制止。

眼看逼不出别的,又没必要和兄弟撕破脸,他就暂时放过老四老五,叫人带来了他们的手下,旁敲侧击。

交代的情况却并无二致,相比只多提及了一个名字。这些人对叶问此人的描述如此夸张,让老三吃惊不已。

“这人到底什么来头,有这本事?”

“佛山四小龙,听说过没?其中的叶问和周清泉,就是背后主使这条货线的两位爷。叶大少爷七岁学拳,一套咏春打得全佛山闻名。”

汤师爷摇着扇子朝对老三,一脸博学地进行科普。紧接着又道,

“不过有意思的是,他竟然带头参与到这件事里来。之前的消息无误的话,十有八九——叶问和张麻子是联手了,这战斗力那就是老虎添了翼。还好日本人突然不管这条线了,要是跟他们死磕下去,我们可得吃不了兜着走。”

“有这么可怕?”

老三只当汤师爷又在扯牛皮,饶有兴趣地追问。

“咱们是没办法。不过真要对付这大老虎的话,就得一五一十地告诉日本人。日本人手段残忍,要么干脆折了老虎翅膀,要么就是斗得两败俱伤,咱们也能坐收渔翁之利。”

汤师爷正分析得头头是道,没发现门口走进来几个人影。

走在最前面的那位不紧不慢地站定,脱下帽子,手指弹了弹帽檐。

老汤脊背窜过一阵凉意,记忆中熟悉的声音在不远处响起,


“汤师爷。你说我要是也把你的如意算盘,一五一十地告诉佛山人,这佛山人拳脚不长眼……咱俩会是谁先折谁他妈的翅膀啊?”





六月中旬的佛山完全入了暑天。先前间或下点小雨、吹点微风的湿热天退去,剩下无尽的阳光,高温炙烤如烘炉,往往几天后一场瓢泼大雨又接踵而至。

在这个被冲洗得灿烂耀眼的夏天,小小的桑城发生了两桩大事。

其实它们也就只是某日上午,叶家庭院前的一段闲谈里,最简单地一带而过的几句话。

叶问说,叶太太有了身孕,冷清这么多年的叶家终于要迎来新的小生命了。他要做爸爸了。

说着露出牙齿笑,有些自豪地仰起头,眸子格外清亮。其他人可能有别的看法,但是张牧之最喜欢他的这种笑。相比起抿唇勾起嘴角的那种,它不算很常见,打完金山找那回算一次,但今天的又显得尤其不同——

后来张牧之才知道,其他人可能无法发表相关意见。他们眼中的叶少爷谦恭淡泊,等到成了大家口中的叶师傅,就更加成熟稳重,从来没有见他露出这种孩子般的神气。

叶问自己也没有意识到,他早就给张牧之发了通行证,才让这个喜欢盯着他瞅个不停的家伙如此轻易地得逞,跃升成唯一的特权观众,看到他孩子气的一面——

然后张牧之说,买官期限将至,原县长快要复任。既然货线初步保住,作为张县长的任务算是完成,他要动身去上海了。

本来他看着叶问笑,也想嘿嘿笑一通应付了,可是叶问听完却不再笑了。

两件事凑得真巧。

这就意味着叶问要好好待在家里,悉心呵护妻子,父亲的角色牌一戴上,就要开始为家庭的小舟保驾护航,尤其是在这兵荒马乱的风浪里。与此同时,张牧之要跑去大本营探个究竟,真正地一会旧敌新友。

意味着两人信马由缰式的会面时光,前庭后院,日日夜夜,转眼将要结束。这就是眼下的暂别了。

张老爷来时大张旗鼓,虽然没露丝毫夺人的珠光宝气,却从头到脚气场不怯,一副挥金如土的豪绅架势,引得满街人驻步回头。离开时却悄无声息,只有叶问送行,只跟了老七和少数几个部下。

而老七手下大部分人还留在佛山维持生意,当然相应缩小到张牧之来之前的规模。

这日叶问第一次看到张牧之穿军装,既然是上路去见兄弟,他隐约感到这身装束是有深意的。

“告辞。”

“保重。”

深蓝色的北洋军服,马裤马靴,骑着来时的大白马向着天边。





走了几里后。

“大哥,那条路比较近。”

“这条路视野比较开阔。”

翻译过来就是,走这条路比较容易看见山下目送的叶问,也比较容易被叶问看见,顺便留下一个潇洒寥落的背影。

老七没吭声,心想您老可快拉倒吧。





上海浦东,一座被战火烧得破败而隐蔽的宅院里,正厅仍透出往日宽敞的气势。

汤师爷熟悉的声音来源正是张牧之,两边带路的是老四和老五,后面跟着老七。

屋里坐着老三。

至此鹅城原班人马恰好聚齐,气氛却不同昨日,显得剑拔弩张。

“大哥终于露面了。”

老三说着把原本手里的枪搁到一边,却没有站起身致意。
“麻子,不,恩人呐,你可总算来了。千里迢迢的,是为了那条运货线?这件事已经算完结了,搞不搞清楚都无所谓啦。”

汤师爷却赶忙小跑到来者跟前,一边粉饰太平地摇着手指,一边哥俩好似地摇着尾巴。鹅城山里一通炸得不轻,他的腿脚看起来不太利索,其中可能也有顺势卖惨的成分。

“搞不搞清楚能是你说了算?师爷,不急。好久不见,既然来了咱们有的是时间叙旧。”

张牧之一手拉过汤师爷肩头,接着亲昵地开口,

“你就先说说怎么帮日本人干起事情来的。”

“咳这这他们逼的,没办法啊,劫货啥的完全是节外生枝。我们在佛山有人么,”汤师爷说着瞥了老七一眼,“就要我们动手,要是不听话往后连生意都做不成。”

“那就说说这生意吧,又是怎么他妈做起来的。”生意之辞基本证实了老四老五之前的猜测,张牧之继续搂着师爷,“当初给你烧什么纸钱,你在这儿怕是挣得盆满钵满。”

“哪有的事,这年头谁不是讨口饭吃嘛。”

“行了,别打太极了。老三,你的医药厂在给日本人卖什么东西,参与了多少内情。既然好不容易见面了,你最好说,你不说我也有办法知道。”

张牧之突然收起表情,矛头直指堂上坐着的老三。

“大哥,我承认,我们是在和日本人做生意。但是他们在密谋什么,我发誓一点都不知道。”

老三也决定不废话,一锤定音。

张牧之盯着他看,相了一会儿,视线转向旁边的老四老五,汤师爷,还扫过了老七,最后回到老三身上。

屋里一片寂静,在张牧之的环视之下,兄弟们急于辩证,差点再次还原“大哥你是了解我的”的神奇自白现场。

“你是骗自己不知者无罪了,汤师爷教的?既然这样,那很容易,给你们一个月作个了断。”





然而没过几天,日历翻到了七月七日,1937。

“全中国的同胞们,平津危急!华北危急!中华民族危急!……”

次日,全民族抗战的宣言通电全国。

又几日后,日军上海派遣军的战斗部队称,不少士兵饮用了受霍乱菌污染的河水而死亡,先有卫生滤水机和给水部队人员派往前线,后组成了十八个“师团防疫给水部”,在各条战线前方从事防疫给水业务。

这些部门像一片片暗礁浮出水面,加上由平房派往各地的分部,被统称为“石井机关”。①

这些部门装置着完备的医用设施,建得逼仄阴森,关于它们的真正用途,坊间出现了不少耸人听闻的传言。

“大哥,到处都开战了。”

老七进门,看见张牧之刚掐灭烟头,又点上一根,

“广东也是。”

且不说张牧之,老七在广东待了这些年,几乎把那儿当了另一个家。

“让老三那儿先缓一缓,不要动作。”


TBC



①七七事变后上海出现一系列“石井机关”,表面是防疫给水部,实际是东北731部队前身(理论上来说也不是,而是石井四郎用来夸大传染病死亡率下降业绩的最早机关,引发东北研究所的正式诞生…就被我私设成了前身)

还有上一章忘记说,文中关于让子弹飞的背景、张牧之的经历,都是按照豆瓣最高票那篇影评设定的,觉得它的推测比较合理吧,虽然也只是一家之言。


终于快肥家了,可以认真点码文了(不存在的寒假余额也快没了)

评论(10)

热度(58)
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